close

 

    我參與翰林出版社熱銷書《國文主題探索》的編輯多年,持續關注國文課綱、會考與國中生的閱讀理解。近期國三學生開始進入歷屆試題的練習,最常聽到學生問我「我國文都有讀,該背的都有背,小考、測驗也考不錯,為什麼做了歷屆試題還是拿不到A?」實際上,108課綱推出以來,近年考題的命名更趨向生活實踐,在出題上也會更凸顯應用層面。

    學生會面臨瓶頸,很大的可能是讀書方法跟不上出題的取向。事實上了解一個詞的意義,並不代表懂得如何使用它,這樣的知識落差,特別在新式考題之下暴露了理解上的不足。考題究竟有什麼樣的變革呢?我們可以看看下面兩種試題的差異:

 

1.校長在小華的畢業紀念冊上題了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」的勉勵語。下列何者的涵義與此最相近?

(A)不要浪費時間,因為生命是時間做成的

(B)真正的勇者,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

(C)別以登上高峰為滿足,一山還比一山高

(D)儲蓄學識和技能,乃是積極的生活態度。(100學年度 學力測驗)

 

2.下列文句,何者詞語使用最恰當?

(A)他的書法遒勁,力透紙背,真不愧為當代名家

(B)強震過後餘震不斷,許多人宵衣旰食不敢入睡

(C)飲食宜節制,不可吃軟不吃硬,以免消化不良

(D)百貨公司週年慶總是萬頭攢動,令人捉襟見肘(108學年度 教育會考)

 

比較之後可以發現,傳統考題:第1題只是單純要考驗學生是否了解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」的意義,但新式考題:第2題除了考詞義之外,也考驗詞語如何融入文句之中,涉及了「運用」的成分。

    更值得一提的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,曾配合108課綱,設計幾種出題模式(也就是「題殼」),其中一題透過多題同組學生討論〈夸父追日〉的故事,加以設計多題選擇題,以組員討論爭吵,化為正反兩方,考驗學生對於文言文文意的掌握,接著加入以下這一題,考驗詞語應用:

 

3.聽了組長的話,小凱和阿仁卻還是很不服氣,你想要說些話幫忙安撫兩位同學,請問以下哪一種說法最恰當?

(A)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不用放在心上

(B)大家的意見,應該要水落石出比較好

(C)這是團隊合作,我們應該要服膺組長

(D)這不失為兼容並蓄的方法,先試試看。

 

本題用來考驗學生們對於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」、「服膺」、「兼容並蓄」等常見詞語的理解和應用。

    從以上考題趨勢的演變,目前在國文的教學目標上,要更能偏重運用的層面,而不是停留在單純的記誦。就像學英文不能只是背單字,而是要搭配會話來熟知單字的用法一樣。詞語要放在語境當中,才能夠真正掌握詞語的涵義,以下3點就是我給自己學生的讀書建議:

 

1. 以「造句」來進行成語、詞語練習

    比方說「盲人摸象」是「以偏概全」的意思,但兩者卻不能直接相互替換。例如「我們不可抱持著刻板印象來認識他人,這樣以偏概全的觀念是錯誤的」這句話是通順的,但「我們不可抱持著刻板印象來認識他人,這樣盲人摸象的觀念是錯誤的」卻不是我們用語的習慣。

    「盲人摸象」一般是作為譬喻使用,「我們不可抱持著刻板印象來認識他人,這將會有如盲人摸象,讓我們無法認清事實」才讓人讀得懂。一般只會死記成語解釋的學生,很難意識到這一點,別說是選擇題了,連帶著作文的成語運用都是處於混亂的狀態。因此將成語造句,取代單純記誦,加強熟悉成語的運用,更能夠使學生熟練地掌握成語。

 

2.容易混淆的成語要加以整理,以「群組式」記憶

    許多成語表面相近,但意義卻天差地別。例如「不脛而走」跟「行不由徑」,前者是事物不用推廣,也能迅速傳播,後者是指行事光明正大。「親同手足」是形容朋友親如兄弟,本身已經是譬喻用法,不可以拿來形容親兄弟;「手足情深」才是形容兄弟感情深厚的成語。除此之外,語意上細微的差別也會造成語義相反,「望其項背」是指雙方差距不大,落後的一方有望追上;「難以望其項背」是指雙方差距極大。「池中物」用以形容一般的泛泛之輩,「並非池中物」則是形容超群的高手。這些細微的差距,如果在閱讀過程沒有加以比對,非常容易出現混淆、混亂的情況。

 

3.越生活化的詞彙越要重視

    平常在報章雜誌、科普文章中出現的詞彙,正是詞彙應用現象的展現,例如「成正比」、「成反比」、「不可不慎」、「向隅」、「百分點」等等,尤其這些詞語,往往不會收錄在課本裡,卻會出現在考題中,只能靠平常多看、多收集,加以熟悉,我時常提醒學生「越生活化的詞彙,越會是考試的重點」!

 

 

我們在桃園的國小、國中國文作文班正熱烈招生中,

歡迎致電0963-621017或於臉書專頁聯繫我們喔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haveniceday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