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  

    多做多得.jpg

        此次國中會考作文,透過生活化的題材與引導,鼓勵學生將生活中的相關經驗加以歸納,透過不同事例的彙整,進一步去反思一個問題「多做就會多得嗎?」

    這個題目在「理」的部分占有更多的比例,學生無法只是隨機選取「單一」事件來表明心得、收穫而已,「多做就會多得嗎?」需要經過「多則」經驗的組織,提取出一個相對應的見解,同時也是學生個人處事的價值觀。

    •前者的思考路徑是:找出「單一」事例放入文章+提取見解(如:〈未成功的物品展覽會〉)

    •本文的思考路徑是:歸納「多則」經驗+提取見解+選擇「單一」事例放入文相較之下本文是比較複雜的思考模式。

    而第二個層次要面對的問題是,「多做是否會多得」在經驗中往往沒有肯定的答案,有的時候是,有的時候不是,有的時候絕對不是,有的時候不全然是,那麼選擇哪個經驗來發揮較好?或者是當列舉出兩個稍微牴觸的經驗時,學生該如何提出一套自己的說法,這就更仰賴選擇事例、架構篇章的能力。

    那麼如何在練習中,應對如此層次豐富的問題?說到底還是思考的練習。在此提供四個步驟的思考方式:

    第一步是練習從引導的題目中,提取符合題意的觀點,運用解讀資料的技巧:

•阿宏:多做可以多得,但籌辦園遊會我得到的是嘉獎與疲憊,這樣的「得」並不令我滿意

•育:多做可以多得,籌辦球賽我學到做事的能力,也獲得友誼,我很滿意

•大禹:不做也可以多得,請家長來籌辦我們得到更多利潤

    第二步是練習由提取的觀點中,繼續延伸出自己的看法:

•阿宏:多做可以多得,但籌辦園遊會我得到的是嘉獎與疲憊,這樣的「得」並不令我滿意→多做可以多得,只是得到什麼要做了才知道,而如果得到的不是自己預期的成果,我該如何看待?

•育:多做可以多得,籌辦球賽我學到做事的能力,也獲得友誼,我很滿意→多做可以多得,所得到的不一定是有形的利益,也可能是無形的實力與友誼。

•大禹:不做也可以多得,請家長來籌辦我們得到更多利潤→既然不做也可以多得,所以在選擇與評估投入哪項事務,反而是首項要務。

    第三步是由此發散思考,提出更多不同的的看法,例如:

•多做就是多得:沒有付出就不可能有收穫

•多做就是多得:就算最後事件失敗,但在過程中我們能學會更多道理,失敗也往往比成功交會我們更多智慧

•多做就是多得:多得的不一定是我,多做可以造福他人,使他人多得

•多做就是多得:做的本身即是得,投入事件最大的收穫,是「投入」本身帶來的愉悅

•多做不會多得:不經思考一股腦的橫衝直撞,做得再多都是徒勞

•多做不一定多得:人生不一定努力就會有收穫,但相較於不努力,我還是願意努力試試看

•多做不一定多得:做事的動機應該更純粹,為了要多得而多做,不如別做

•多做不一定多得:多做是增加觸發點,這些觸發點帶給你的意義,有時候可能要很多年之後才會體會到

•多做不一定多得:只有加入反思,多做才有可能多得

無論考試考不考,這樣多元的思考角度,都更貼近人生的真實面貌,也更符合學生們在面對生活抉擇時,需要運用的評估方向。

    我所建議的最後一個步驟,是鼓勵學生在上述的想法中,提取兩則相異的說法,試著讓兩者可以並存於文章中,一方面練習如何透過文字來異中求同,展現自己的價值觀,同時也展現了論述的層次。例如:

1.從前的我相信(多做不會多得:不經思考一股腦的橫衝直撞,做得再多都是徒勞)+經過某次事件後,我明白(多做不一定多得:人生不一定努力就會有收穫,但相較於不努力,我還是願意努力試試看)

2.(多做就是多得:沒有付出就不可能有收穫)+收穫的層次有很多種,面對失敗也是一種收穫(多做就是多得:就算最後事件失敗,但在過程中我們能學會更多道理,失敗也往往比成功交會我們更多智慧)

    經由這樣的思考練習與寫作實做,學生對於發想題材、逐步建立出有架構的文章,以及多元的思考,都會有所進步,更清楚如何使用文字來帶出例子,表達想法。其實,這就是一種實用的寫作能力培養,這也是我於作文班中維持小班教學,透過帶領學生們深入討論與琢磨,希望陪伴每位學生達成的目標!

 

國中會考作文寫作〈多做多得〉張馨潔老師 試寫

 

    「對不起,我今天下午要練琴,沒辦法跟你們一起去」打完字後,我忍痛按下發送鍵,雖然朋友們傳送可愛的貼讀安慰我,但看到他們不斷更新的現實動態,一下張著嘴與千層蛋糕拍照,一下拍下電影票根留念,我仍暗自責備自己,這麼乖留下來練琴幹嘛?

    當我緩緩將松香擦上弓弦,將大提琴安放在胸前,我嘆了口氣,小心的修飾換弓之間的音符,回憶著老師上次的指導,調整弓與弦相接的角度,保持旋律的連貫。琴身的共振迴音透過衣物纖維、毛細孔與聽覺,震盪著我的思緒,漸漸的將一切雜念清空。今天下午為了準備幾月底的發表會,我掙扎了許久,還是忍痛拒絕朋友逛街的邀約。但犧牲了玩樂,投入大量的練習時間,琴藝並沒有說進步就進步,我喪氣的數算著多付出的種種,別說多得了,根本只有多失吧!

    關掉手機鈴聲,我轉了轉手臂再將曲子從頭拉奏一次,一次又一次,煩躁的心,隨著旋律逐次的圍繞與貼合,溫柔的覆上背脊、髮際,彷彿棉布拭淨杯盤的水滴一般,平撫了我的煩悶。越來越流暢的把位與運弓,使我沉浸在拉奏之中,哪怕偶爾有失誤,都不打擾這種專注的愉悅。回過神來,分針已走過大半圈,我有些驚訝,時光竟然自不覺中流逝,過程中我感到無比的舒暢,心裡被喜悅壟罩。原來人們常說的「不覺時光流逝」是這種感覺,我像是無意間窺探了一座神秘的花園,對於園中的美景念念不忘。

    付出練習本身就能得到一種慷慨的反饋,煩悶的心情如落葉與樹枝淤塞的溪流,被春天融冰而下的淨水沖刷而過。多做究竟會多得什麼?只有全心投入之後,才能揭開謎底。這個假日的練琴使我明白,原來投入事件最大的收穫,是「投入」本身帶來的愉悅,多做確實多得,多得的是當下沉浸其中的快樂呀!

 

☆文章歡迎轉載,請註明出處☆

 

國小四年級至國三   國文作文班    熱烈招生中

相關課程歡迎來電0963-621017洽詢、諮詢

 

  FACEBOOK粉絲團歡迎您

arrow
arrow

    haveniceday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