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為什麼要學古文?這是教國文之後遇到的熱門問題之一。雖然個人經驗中,古文精鍊字句與思想,為我在創作與轉折中帶來無數啟發;但面對學生與家長,個人化經驗卻因為不見得能夠被複製,而說服力不足,但加以在感性經驗之外文言文的學習仍然有必要性:

resize.jpg

一、文言文為溝通提供更多可能

    國文不只是一種學科,更是一種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語言。在書面用語上,文言文精練的文字有助於更精準、細膩的表達思想;而在溝通上也有一樣的功能!例如活動中司儀宣布「請每個人坐到各自的位子上,我們的活動要開始了」精練的語言能用「各位請就座」更精準地傳遞。目前研究發現人類專注的時間平均4050分鐘,而且每15分鐘會分心一次,因此明確、精要的傳遞訊息十分重要。現今日常用語中仍存有許多文言文的用語,諸如「何」、「者」、「之」與成語等,溝通過程中,語言成為載體乘載大量的訊息,而文言文對於語言上的簡省或繁複提供更多的啟示與變化的可能。

二、文言文有助從根本掌握漢字特性

    「一字、一音、一義」是漢語的特色,指的是每一個字代表一個音節,同時又代表一個意義。文言以「單音節詞」為主,現代漢語的詞彙則多以兩個字以上來組成,例如文言文單用「見」一字,如「我見青山多嫵媚,料青山見我應如是」,現代語言則較常用「看見」。語言文字隨著時間演變,是一個有機且持續發展的系統,學會文言文,更能精準掌握字義的流變,由字認詞,有助於字義的化約與推衍。缺乏古文基礎的學習者,在看待「平地」、「平衡」、「平等」、「平時」、「平常」、「平手」等詞是各自成義;但透過學習古文對於字詞義的掌握,在處理類似訊息時,能由「平」一字「平坦」的本義延伸出抽象的「均等」、「協調」等義,有系統的理解、推演出字詞的意思。

三、掌握共同文化的第一手詮釋權

    中國古典文學在某些程度上,成為一種語言的前提與默契,例如川安會前,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國會引用《易經》中的「君子豹變」一詞,讓人看見中國古典文學對於華人世界的影響仍持續。文言文作為工具,除了理解中國古典文學之外,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擁有共同文化的第一手詮釋權,能不透過翻譯來擁有完整的解讀空間。文字透過轉譯就難免遺失其中重要的訊息,或是語言區隔間仍不能被盡譯的部分,更重要的是以防少數人佔有知識,進行有意或無意的誤讀、操弄,維持思考上的獨立性。

 

 

FACEBOOK粉絲團歡迎您

arrow
arrow

    haveniceday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